侯俊理解的奥数培训是一套给校内课程“吃不饱”的孩子开设的数学拓展课,帮助孩子训练思维、增长知识、提高兴趣。但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小学奥数与校内数学仍然是两套不同的课程体系。“有家长曾经问我学了奥数为什么课内成绩不见提高,原因在于这两者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学奥数与拼奥数
王欣的儿子在北京读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进入一家培训机构学习奥数。最初是在发现校内课程对于孩子而言过于简单,才萌生了让孩子读奥数的念头。随着孩子学习兴趣的浓厚、杯赛成绩愈发突出,她也逐渐生出以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敲门砖的愿景。
“去年一个朋友的孩子小升初,孩子原本只是在一个普通小学读书,“学而思杯”和“迎春杯”都获得了很高的奖项,最终家长收到了三家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分别是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和清华附中。”尽管这些学校,从未公开声明奥赛成绩能够帮助升学,但王欣相信,两者间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据她观察,身边朋友给孩子报名奥数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有的想培养数学思维,有的则是直奔升学”。
奥数热之所以高热不退,从家长报班的动机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学奥数”与“拼奥数”,前者侧重于培养数学素养,技多不压身,后者则带有功利性,寄希望于奥数培训与竞赛提升校内成绩,试图用成绩敲开名校的大门。大部分家长两种心理兼而有之,既为素质也为应试。
程立军是一位在北京一家小升初咨询机构老师,他观察到一个新现象。去年开始,一些面临小升初战役的家长同时给孩子在多个培训机构报奥数班,临到竞赛考试前直接让孩子请病假在家刷题。
但他认为,疯狂奥数的背后不是家长或奥数本身的问题,而是小升初择校通道不断缩小的结果。“虽然教育部不让择校,原来还能靠点招或者特长生进入名校,现在名校的择校通道越来越窄,奥数成绩在小升初中的含金量反而不断提高。”
公立名校间的竞争使得优质生源选拔成为学校一种无法摆脱的冲动,在正规“掐尖”大门被关闭后,奥数被视为是选才最安全快捷之路。
3月2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全面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奥赛助力升学的光环将会消褪。
高校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将奥赛的升学功效再一次推向高峰。3月,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多所名校公布了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都将高中阶段的奥赛成绩作为学生报考的基本条件。“教育部取消了普适性的奥赛加分。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下放行政管理权,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崛起,奥赛的含金量反而提高。”李立勋认为。
之所以奥赛成绩会成为学校在选才时,普遍认可的第三方评价指标,与目前的多元化选才窘境相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康小明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诚信体系与第三方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导致高校偏向于将权威性高、难度系数大的奥数竞赛作为选拔工具。“要想真正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素质教育,破解多元化选才的窘境才是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