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模式,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技艺传承模式是德国培养职业人才的主流方式。而在另一个产业大国美国,却很少使用这种模式来培养技术人才。
德国工厂的学徒
美国失业率正在缓解,但最新的低利率徘徊在6%以下,这掩盖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长期问题:劳动力中的“技能不匹配”,这种情况只会在未来几年恶化。根据最新的数据,有930万美国人失业,但有480万个工作岗位空缺,因为雇主找不到填补他们的人。随着新技术改变各行各业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努力寻找具备掌握新机器和管理新流程技能的工人。
一个解决方案让企业雇主,教育工作者和政府感兴趣:德国式的学徒制。美国政府即将宣布价值1亿美元的学徒补助金,并希望在未来四年再花费60亿美元。
我刚刚从德国回来,在那里我参观了戴姆勒,西门子和博世等品牌公司的六个学徒计划,而我所带来的比喻是一种本土树木繁荣,富有成效,高度适应其当地气候区,但不太可能生根或在与美国不同的气候中生长。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适应德国模式。但它不会快速或简单。
美国有自己的学徒制传统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但是,与大多数职业教育一样,近几十年来它已经不再流行 - 这是我们对大学的痴迷和担心避免任何类似跟踪的事情的受害者。今天在美国,只有不到5%的年轻人作为学徒进行培训,绝大多数是在建筑行业。在德国,这一数字接近60% - 在各种领域,如先进制造业,IT,银行业和酒店业。在欧洲,通常所说的“双重培训”是一种备受推崇的职业道路。
“双重培训”将这一理念体现在学徒培养的核心环节:学员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公司的在职时间之间分配。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通过工作实践得到了加强。他们还学习工作习惯和责任,如果一切顺利,就要吸收公司的文化。学员的时间是有报酬的,包括在课堂上。该安排将持续两到四年,具体取决于行业。雇主和雇员通常都希望它能为雇主带来永久性工作,学徒制能够打造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才库。
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情况:雇主和雇员仍然尊重实际工作。德国公司并不认为双重培训是挽救困难的学生或者素质低的学生。 “这与企业社会责任毫无关系,我这样做是因为我需要人才。”德意志银行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我们。
“建造世界级的柴油零件很难,”负责该计划的高管解释说。 “我们在招聘人才时需要非常谨慎。而学徒制的学员,我们可以在工厂里学习,有这助于他们快速成长,不仅学习技能,还学习责任。”难怪学徒很受欢迎:在曼海姆的John Deere工厂,每年有3,100名年轻人竞争60个工作岗位,在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银行,有42,000个申请人竞争共425个岗位。
我们注意到的另一个情况:雇主和雇员都希望从学徒培训中获得更多,而不是短期培训。我们在工厂中听到同样的事情: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技能。一位教育工作者告诉我们,“将来会有机器人转动螺丝钉。” “我们不需要呆板的工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 熟练,有思想,自立的员工,他们了解公司的目标和方法,并且可以在出现问题或者看到机会让事情变得更好时发挥主观能动性。
德国体系的最终优点:其惊人的灵活性。德国儿童在10岁时选择进入学术型的高中,还是职业教育型的技校。当然,这之间可以相互调整。学生可以回到学校进行学术学习,或者在公司的学徒计划中获得硕士工匠的证书或培训作为培训师 。
美国人很难移植德国学徒制模式,为什么?
它始于成本。每家德国公司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数字从每位学徒25,000美元到超过80,000美元不等。在美国,这可能会更加昂贵,公司将不得不从零开始建立项目,支付学费(在德国,这些费用由国家支付),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将资金汇入当地的高中和社区学院,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培训伙伴。
据报道,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西门子美国工厂的学徒计划每名学徒花费约170,000美元。即使是华盛顿最慷慨的政策提案,也只能支付这些费用的一小部分。
中国的现代学徒制
最后的障碍可以说是最大的障碍:美国人对实用技能的态度,美国人认为技术工人是“蓝领”的工作。美国人普遍认为“蓝领”属于社会低层的工作,而不愿意通过学徒制的培养去当个蓝领。这种认知在中国也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职业人才缺失,我们国家也开始尝试在职业学校和职业学院推行学徒制模式,最近几年比较火的“校企共建,联合培养”模式就是学徒制的体现。
更多"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因为采用这种模式”,请关注“海外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