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做客我校“求实大讲堂”

2024/6/26 16:11:23

讲座中,马志明院士详细介绍了科学研究的传统四类范式,经验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以及数据驱动范式及四个范式的演变和其所代表的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指出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马志明院士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chatGPT的前世今生,并阐述了大语言模型的局限。他强调,现在的科研确实进入了“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但是人工智能永远是人类的工具,再聪明的人工智能也是人类的工具,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人来做科研。马志明院士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所主持的信息与通讯技术领域的数学研讨班的运行理念,鼓励同学们在志存高远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攀登科研高峰的同时也要珍惜目前所取得的成果。

讲座结束后,马志明院士还就科研新范式下如何进行科研生活、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怎样更好地做好“AI+”交叉研究等问题与师生进行了交流。

孙宏斌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马志明院士就当前最新最热的科研问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视角丰富的报告,对我们理工类院校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科学方法论和思维训练课,希望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要紧抓时代脉搏,发挥创新精神,进一步助推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双一流”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人物介绍】

马志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科学院院长,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院院长。在概率论与随机分析领域有重要贡献。近年来主要关注概率论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其它领域的交叉研究。

马志明院士曾在199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邀请报告。曾获Max-Planck研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华罗庚数学奖等若干奖项。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数理统计学会(IMS)Fellow。曾担任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主席。曾任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委员(2003-2006)、副主席(2007-2010)。曾任中国数学会第八届理事长(2000-2003),第十届理事长(2008-2011),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2011-2014)。

初审:冯妍 

复审:杨卫华

终审:游志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