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来,天津师范大学为天津乃至全国输送大批基础教育名家和核心骨干师资,造就了300余名天津中小学现岗书记校长和75%以上的天津基础教育一线骨干教师,为天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优质师资人才支撑。
学校于2020年荣膺全国文明校园。2021年入列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优质师范大学建设行列。2023年进入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共建学校行列。
学校办学资源丰富,设施设备精良。人文精神厚重,环境美丽优雅,生态风格独特。学校设有3个学部,19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5232人,其中,本科生26477人,硕士研究生6195人,博士研究生742人;国际学生1082人。校园占地3500亩,含771亩自然湖泊湿地,美丽环境宜居宜学,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建筑面积85.0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9.58万平方米京津冀教育协同实训基地,2023年7月竣工交付使用。学校图书馆藏书近400万册,馆藏古籍15万册,善本古籍1300多种、1.2万册。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攀升。学校研究生教育包含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心理学和世界史2个学科入列教育部优先支持发展学科;教育学和地理学2个学科入列教育部优先支持发展学科集群行列。2个学科进入A类,10个学科进入B类学科以上。先后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市顶尖学科培育建设学科4个,市一流学科7个,市重点学科18个,市特色学科(群)15个,市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4个。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马克思主义学院入列全国重点马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着力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文科集群,推动新文科建设,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再上新水平。
学校专业优势突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现有74个本科专业。其中,26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规模位居市属高校之首。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市品牌专业建设点16个,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点5个,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点12个。学校56门课程获批国家级和省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市级精品课程25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6门。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市级教学团队20支。学校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近年来,学校师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连续夺金,获得3金2银23铜和先进集体奖励,获评天津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2023年获国际级、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共53项,其中“挑战杯”全国大赛一等奖2项、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项、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一等奖1项等。在世界大学生智力运动会桥牌比赛、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比赛、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国大学生冰上龙舟锦标赛中获得冠军;在第14届学运会和第20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得金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以“求是讲坛”“双周音乐会”“半月书画展”等为代表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效果显著。学校连续六年获评“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
学校科研能力稳步提升,高质量科研实践基地丰富。学校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22项、国家级重点项目29项、国家级项目393项;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青年奖2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项;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46项、二等奖79项,天津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5个,社科实验室4个,天津市科普基地7个,省市级工程中心1个,“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天津市科技创新智库1个,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总量达到37个。学校主办各类期刊10种,其中,学术期刊7种,5种学术期刊收录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5种学术期刊收录于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含扩展版),4种学术期刊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
学校以办好高质量师范教育为“固本之策”,科学构建师范办学体系。深入落实教育部振兴教师教育行动实施计划2.0,深化“U-G-S-I”教师培养机制改革,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融通式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扩大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被教育部纳入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学校,17个专业完成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师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师资队伍建设试点学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和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承接教育部“国培计划”,入列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
学校高层次人才聚集,师资队伍精良。在校教职工2561人。国家级顶尖人才称号7人,国家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77人次;两院外籍院士2名,双聘院士3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部级人才118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专业学位教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0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1人,中世纪史委员会会长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1人;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第四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学校教师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教师”“人类学终身成就奖”“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全国最美辅导员”等荣誉称号,白学军教授领衔的“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名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合作广泛。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重大需求,入选国家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与教育部、天津市政府共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学院”,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与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学校举办5所孔子学院和1所独立孔子课堂,举办的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成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学校3次获得“先进中方承办机构”荣誉称号,所建设的孔子学院11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荣获“孔子学院开创奖”。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98所大学、机构和地方政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派往49个国家担任中文教学工作的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规模达到1061人。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合作建设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学生培养规模在天津市名列前茅。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和研究访学教师规模累计超千人。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建立“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心理健康与社会治理中心”“京津冀国际中文教育交流中心”“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国家古籍保护重大需求,建立“古籍保护研究院”;积极服务天津“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及12条产业链建设,83家以智能科技、信创产业为主体的科创企业进驻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或西翼,同百度等企业共建地理空间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学校3个智库入选天津市高端智库(含培育智库1个),7个智库入选天津市高校智库(含培育智库1个),11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1个智库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天津市高校智库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我校。
站在历史新起点,学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推进特色鲜明世界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