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艺考学生家长“病急乱投医”,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狂吸金,不仅学费高得令人咋舌,还经常打保票“和学校招生的人员可以‘搭上线’”。不过,结果往往“越是敢于开价敢打保票的人可信度越低”,而这种乱象折射的正是艺术类招生考试不公开不透明的顽疾。
年末是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工作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2012年艺术类招生考试大幕逐步拉开,按照政策,如果艺术类考生通过了各高校单独举行的艺术类考试,获得专业资格,就意味着一条腿迈进了高校的大门。
近年来各大高校艺术类专业不断增多,同时由于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分数线低,不少考生家长将艺术类考试视为进入大学深造的“捷径”。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艺考热”,伴随出现了大量的艺术类考前辅导机构。记者了解到,这些辅导机构普遍存在着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过度宣传等乱象。
而更值得深思的是,很多学生家长根本不关心这些机构的质量问题,甚至也知道考前突击几周没有效果,但家长却十分相信这些辅导机构所谓的“能搭上线”的承诺,为此不惜投入大量财力,艺术类招生考试的一些顽疾给这些辅导机构不正当行为提供了生存土壤。
培训机构瞄上商机
1月9日,北京某高校一位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三学生张菲(化名)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接到很多“活儿”,对来自全国各地报考本专业的考生进行考前辅导。
“无非就是提供一下考试经验,主考老师的喜好,再进行专业上的建议和培训,一般来说辅导一次800到1000元吧。”张菲告诉记者,这是不少艺术类在读学生获得收入的好机会。她发现找她辅导的很多考生毫无艺术基础,基本素质也一般,“说白了他们就是想逃避文化课考试的激烈竞争,而且主要是想通过疏通关系来达到目的,找我们临时辅导就是怕在考场上太难看,说不过去。”一些家长甚至直接跟她说,家里已经帮忙找了人,问她是否还能联系上其他系里的老师,并暗示她“不白忙活”。
所谓艺术类考试,大多属于在高考前的“提前招生”范畴,该考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专业考试阶段与文化考试阶段。艺术类院校大多对于专业考试要求严格,而对文化课分数的录取分数线,远比普通高等院校低很多。而艺术类自主考试由于是主观性考试,找人疏通关系,拿到入学资格就在一些家长眼中成了通向高校的一条便利的捷径。每到11月份以后,北京各个艺术类院校的海报栏内都会出现大量花花绿绿的招生辅导广告,承诺为参加艺术类考试的考试提供考前辅导。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准备参加美术类考试,但孩子只是对绘画感兴趣,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想参加这种短期培训来“速成”一下,而且听别人,培训班的老师和很多艺术院校负责招生的人员都有关系,只要上了培训班,就基本能过。
虽然学费高得令人咋舌,但是为了儿子能顺利考上大学,他还是眼都不眨地把学费交了。自己根本就没想过要去查看办学资质,只希望缴纳的高昂学费能够为儿子的高考录取增加胜算。他就希望真的能像传闻那样,培训班的老师和学校招生的人员可以“搭上线”。
这种短期培训班提供给他孩子的只是一些影印粗糙的辅导资料、专业繁多的培训课程和一些在校艺术类研究生的指导……而如此“山寨”的短短10来天培训课,每个孩子竟要交纳4000~5000元左右的培训费。
“关系”变陷阱,钱财打水漂
1月7日,家在北京丰台区的家长张先生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的孩子去年已经考取外地一所艺术院校,但是艺考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刘先生一直感到十分不舒服。一个生意上的客户向他介绍了一位艺术培训班的负责人,该负责人称自己认识北京某艺术院校招生负责人,让刘先生准备点“运作费”,并保证只要钱到位,孩子就可以被录取。
张先生说,当时以他孩子的能力考取那所名牌大学难度很大,但孩子很喜欢,为了达成孩子的梦想,他一次给了这位负责人8万元,而且从考试到发榜的这段期间,对方不断地约他请一些人吃饭,有时一次就消费几千元。
最终张先生儿子还是靠自己的实力考上一所省外艺术学院,而北京的高校一点消息都没有,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最终,他动用各方力量让对方退还了4万元,之外的钱都打了水漂。
随着艺考的升温,关于艺考的骗局越来越多。而特别是艺术院校招生过程中的不透明、家长的急功近利心理,让一些骗子机构打着“找关系”的名号诈骗,使得很多家长有苦说不出,白白地耽误了考生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学教师都对家长这种做法持反对态度:“参加艺术类考试主要还看学生兴趣和素质,侥幸心理要不得,与其花费那么多人力财力,不如踏踏实实复习,还能提高不少。”北京一位中学老师这样表示。
一位从事多年艺考培训的老师透露,不少艺考培训班都是作坊式的,每到艺考前期,他们就召集几个人凑成一个“草台班子”。这些培训班以暗箱操作、找关系等为借口牟取暴利。其实,很多机构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神奇”,根本没有那么多门路,基本上都是能蒙就蒙,蒙不过就招摇撞骗。
乱象滋生源于艺考不透明
艺术类培训辅导机构的乱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不得参与创办艺术类辅导机构,给艺术类招生考试这一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敲响了警钟。
实际上,真正令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家长宁愿相信艺术类考试是一条“捷径”,愿意相信那些辅导机构“可以拉关系”的承诺。辅导机构的乱象折射的却是艺术类招生考试不公开不透明的顽疾。
中央音乐学院一位二胡老师曾公然站出来揭露了该学校的招生不正常现象,认为是对艺术的不尊重,掀开了冰山一角。
来自北京传媒类艺术院校的博导胡老师表示,有良知的艺术院校教师对所谓招生黑幕都深恶痛绝,“艺术院校不能够背上黑幕的名字,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院负责。”
他还告诉记者:“社会上的招生中介大多是骗子,他们有的是院校的毕业生,有的是某某领导和老师的朋友,有的甚至什么都不是,只是个所谓的圈内人士。有的人是做中介收取好处费,有的根本就是骗了钱走人。这类人是最难杜绝的,每年都会出现,而且越是敢于开价敢打保票的人可信度越低。”
相关人士指出,除了下发通知外,必须要有明晰的制度来确保招生公平,比如在职教师均应明令禁止不允许私下招收学生,一经发现立即严厉处理甚至开除。
伴随艺考热的出现,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考试的公开透明,南京一所艺术高校出台明文规定,考试前后几天,任何教师不得随意外出,不得随意与外界联系,考试过程中更不允许打电话、收发短信等。考试时的打分会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任何教师对于某个学生的分数打得过高或者过低都被视为涉嫌,不被计入成绩。
“最根本是要解决艺术类招生考试的公开透明问题,引入规范的监管,杜绝黑幕,这才是根治培训市场乱象的一个根本途径。”胡老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