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干部子女比例攀升 教育差异化无可躲避

2012/3/22 15:56:36

  北大校园内干部子女、富二代比例近年不断攀升,是说他们有得天独厚的聪明才智吗?还是他们所处的教育条件不一般呢?长此以往,教育差异化带来的社会阶层固化甚至恶化还会很远吗?

  来自财新网的一则消息:一项严谨的社会学研究显示,上世纪90年代后,北大学生中,干部子女占比呈上升趋势,到1997年,该比例达到39.76%,首次超过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远超工人和农民阶层。北大学生中,来自干部家庭的比重超过其他阶层。

  何谓其他阶层?就是那些非干部家庭、非富二代的农民子女及普通家庭子女,曾几何时,高考是唯一将所有子女置于同起跑线上的方式,而今谁又敢说他们果真是在公平竞争的起跑线上吗?有幅漫画生动的描绘了何为竞争差异的起跑线,有趴在父母高级轿车上的官富二代,有拉着板车驮着父母的贫二代。虽然这是指就业的起跑线,但其实同样适用于校园环境,甚至是从出生起与生俱来的不平等。

  首先,初生的富足生活可使孩子身体健康,营养充足,进入优秀的幼儿园,是普通人挤破头花不起钱进不去的幼儿园,资质自然比普通的幼儿园强。从幼儿园至小学、初中、高中,步步都与教育资质相关联,不同的受教育优势,造就了不同升学的潜力及结果。干部子女及富二代更容易进入优质的教育机构,因此就学的起跑线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谁更有权谁更有钱就更容易进入优质的教育机构,即便国家要求了收费统一并不能乱收费,然而其他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依旧存在,比如择校费、赞助费之类的,如果不交当然进不去。权力大钱多自然会容易得到有限的名额,而不是依照孩子们本身的能力水平而定。

  另外,高考加分制度变得五花八门,曾经只有革命军人、华桥学生及少数民族可加分,之后增加了三好生、各种获奖学生、特长生等等的加分制度,而今某些地区居然出现了干部子女高考加分,并且还成了主要加分对象,这完全是利用国家的优选人才制度漏洞在满足一己私欲!校园本是一方净土,而今却被“有权有钱就有一切”而深深的污染了,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怎么会不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优质教育下的学生,显得更为自信,前途更加光明,在多种照顾下北大当然不算什么,然而,农民子女及普通家庭子女又将置于何方呢?他们只有两种出路:一是默默无闻接受社会环境赋予自己的底层身份,二是拼命跻身权钱阶层。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吗?教育部门对此责无旁贷,应当努力实现师资力量的统一化,严格收费的标准化,对于不守公平规则的现象给予及时制止,否则社会阶层化造成的内部矛盾将会越来越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