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还在教育圈混,就逃不过招生这件事儿,听说有的机构还让老师出去发传单呢,那有没有什么以一敌百的好套路?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教育机构招生渠道的变迁,看看同样的套路哪些还好用?哪些该被pass了?
关于教育机构招生形式及品牌宣传的思考:
1、变与不变。教育机构中的产品一直在变,但是招生和投放的渠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更多的是基于原有方式的延伸。
2、KOL的崛起。在教育机构招生和品牌宣传的过程中,KOL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之前的宣传名师、打造网红老师,到现在与跨界明星、意见领袖联合宣传。不论是直接投放其具备社交属性的平台还是进行异业的合作,其形式都变得更加多样性。甚至很多效果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主流媒体,很多教育机构在这些方面都尝到了“甜头”,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和KOL进行各种合作。
3、费用变化提高,获客成本增加。教育机构获取用户线下通常可能是用海报、灯箱、地推、平面媒体等方式,线上最擅长的就是通过SEO、SEM,花钱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和门户流量。这样的成本也逐渐提高,需要持续反复购买第三方流量,转化效果有限,且同行竞争激烈。由于百度卖吧风波等事件,整个行业迎来了整顿调整,转化效果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对于教育机构来说,目前好像还没有找到比百度更有效的方式,咬着牙也得上,不少教育机构对于百度来说真的是爱恨交加。
4、口碑传播依旧有效。亲戚、朋友、其他家长等各路熟人的推荐和评价,往往比广告、媒体宣传、明星推荐等要有效。特别是熟人的“炫耀”会增加评价的可信度,让当事人(付费者)更加心动。毕竟周围只有自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心理压力和顾虑还是很大的。
5、除了报名人数、招生费用的投入产出比之外,提高续班率、满班率,降低退费率是衡量招生效果的重要后续指标。一支得力的销售和客服队伍是促进转化的必要条件,让消费者自己去接触冰冷的在线机器人和各种语音关卡,等于主动放弃了一半以上的转化机会。而提高续班率、满班率,降低退费率则需要销售、上课老师、助教(班主任)、教研在这些方面实现良好地配合,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而让口碑大打折扣。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是教育机构最好的广告。
教育培训机构招生需要杜绝这5大误区
快节奏的生活,短平快的营销方式倍受大家欢迎。可是做教育培训并不是一个适合短平快的行业。所以,如果教育培训行业在当下市场竞争的潮流中陷入市场误区便适得其反了。今天,小编分析教育培训机构招生需要杜绝的5大误区,希望可以让学校管理人员受到启发,并引起重视。
误区一:轻考察,重冒进
作为培训学校的运营发展,需要学校领导在广泛调查、分析家长的基础上进行。了解、熟悉“生源大战”的市场竞争规律、明确构建自己的办学优势、推出本校的服务“亮点”,稳扎稳打才能让学校实现有序发展。
误区二:外行指挥,理念错误
培训行业是一个需要严谨对待的行业,并不是懂营销的人就能做得了培训行业的管理。要坚决杜绝毫不懂教育规律的投资方亲临招生前线。营销策略的制定并不是脱离教育的造势与刮风。二是应该知道家长都是在理智“择校”的,他们真正关注的要害是是否真正的专家办学、名师执教、优秀课程、优苗云集、教学可靠、质量优秀。
误区之三:急功近利,心态浮躁
科学的办学管理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能为了所谓的学校发展,毫无原则的追求学生的数量,这样会为日后的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打造种下祸根,埋下隐患。做教育需要的是耐心与踏实。因为民办学校其实还是很脆弱的,经不起折腾,必须好好呵护。
误区四:包装过度,管理不足
有的民办校在开展宣传活动时,总希望通过一个人,一个点子,一个活动,铺天盖地的标语、广告使学校一夜扬名,吸引来众多学生,然而知名度不等于美誉度,轰动效应不等于轰动效益,能吸引学生、家长的眼球不一定能激起他们的择校欲,一所民办校要在招生市场中占有足够份额,不仅仅是要让人知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家长了解它时自然伴生一种好感,一种信赖,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择校愿望直至择校行为。
误区五:重承诺,欠服务
有的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重视一时的承诺和做表面文章,忽视长期的兑现和服务。这样往往学校会遭遇无法改变的发展困境。教育从来都是最干净、最用良心说话的行业。实事求是,加强自身学校的修炼才是一切发展的重点。服务家长、服务孩子,真诚、真心、全力、认真,才能赢得美好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