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 | 第十讲:大地江山:中华民族历史演进的地理基础

2024/6/24 11:09:56

韩茂莉从史前时期人类文明与国家的建立、中国国家形成的初期对于地理的选择、中国自然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双轨制三方面,梳理了不同时期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地理基础。其中,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与青藏高原边缘所围成的地理地带,即农牧交错带,在清朝以前一直是中国历代疆域伸缩的轴线。清朝稳定地将中国东西两部弥合为一体,所以今天我们会以大清帝国18世纪的版图来确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韩茂莉认为,中国东、西两部尽管有自然地理、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差别,但在历史上始终处于一个共同走近和融合的过程之中,这一融合进程也是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

讲座开始前,强世功向韩茂莉教授颁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书。

强世功表示,中华民族和其他国家民族的特点、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地理基础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他指出,本次讲座提供了重要启发,我们需要把空间和地理理论带到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和研究中,在更普遍的层面上理解地理问题。

该系列讲座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主办,学校科研处协办,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核心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摄影:刘鹤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