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提前一年抢优秀生源

2011/9/1 11:41:31

  “高校抢人简直抢疯了,新高三学生明年6月才高考,可高校今年5月就已经在抢着‘瓜分’。看来以后招生得从初中开始了!”刚刚参加完第2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本市某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不禁发出感慨。

  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和信息奥林匹克竞赛,每年都是高校争抢考生的重要节点。今年竞争尤其激烈,第一场开赛的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还没开始,就有数十所高校守在考场外,但他们还是晚了——100多名金牌、银牌得主已经被一抢而空。

  名校夏令营圈人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从2001年开始,清华大学就宣布包下前20名。复旦大学 和上海交通大学 从2003年参加招生后,基本包下21名到60名左右的学生。而化学和生物类奥赛,则是北京大学包揽名次靠前的学生”,某名牌大学一位每年参加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但是,信息学奥赛的形势在去年发生了变化。”

  据介绍,去年6月前后,北大突然举办高中生信息类夏令营,提前与40名优秀学生签订保送生协议。这40名学生在后来的信息学奥赛中,几乎都是金牌和银牌的高分得主,一下子弄得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所有高校措手不及。

  于是,清华大学今年提前在5月份就组织百名信息类特长生夏令营,从中挑选出10名最优秀的学生签订保送生协议,其余90名学生只要进入信息学奥赛前60名,都可以无条件保送清华大学。而北京大学则延续去年举办夏令营的“成功经验”,圈定20名保送生。

  目前,仅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预约”保送的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今年金牌和银牌选手共117名的总数。尽管如此,其余10多所参加竞赛招生的高校还是各自施展浑身解数,希望能够在“恶劣形势”中抢到几名银牌选手。

  奥赛再度升温

  高校对竞赛生争夺加剧,很快催生怪象:即便教育部即将叫停奥赛,但今年全国信息学奥赛选手中竟然新增了“D类选手”。

  “所谓D类选手就是收费选手。一名D类选手必须缴纳2万元才能获得竞赛资格,甚至有些收费达到6万元”,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在300多名竞赛选手中,“D类选手”有近40名。

  “D类选手”更关注的,其实是奥赛场外那些抢着争夺学生的大学所开出的“绿色通道”。虽然奥赛即将与保送生政策脱钩,但是信息学全国奥竞赛的主办方曾在一些场合公开表示:“即便奥林匹克竞赛与高考保送脱钩,高校也不会取消得奖学生上大学的‘绿色通道’,会通过各种自主招生方式选拔得奖学生,而且名额也不像保送生那样受限制。”

  没了优秀生源,大学脸上无光

  “从去年开始,所有金牌银牌潜力选手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就已被大学锁定。”一位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哪些学生以后有可能获奖,联系这所中学的大学招生老师都会拿到一份名单。

  “这些学生从高一直到他们竞赛得奖并且与高校签保送生协议或者预录取协议,这整个过程就是各个大学争夺的过程”,某名牌高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某名牌大学曾经锁定本市示范性中学一位很有夺金牌潜力的学生,并且把他“招”进了大学实验室备战奥赛。但是指导老师却接到招生办有关老师的“招呼”——“这个学生不和我们签约,就不要训练他”,因为有好几所高校都在等着这位学生的竞赛成绩,等着要和他签约。

  “理想状态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比赛,大学按照自己的特色来招学生,让学生从容选择。问题是,现在示范性高中的毕业生中,不少优秀的去了耶鲁、哈佛。而且随着生源的减少,优秀学生也相应减少,国内几所重点高校只能越抢越激烈。”这位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其实竞赛学生进入大学后,大多数仍然在继续训练参加比赛,为校争光。”

  在大学趋同发展、没有真正办出特色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竞赛吧;而大学也很难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抢学生吧。“因为大学也不知道拿什么去吸引优秀学生。”许多教育专家这样感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