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新生账单拼比还是拼爹?

2011/9/6 11:59:51

  九月,各大高校纷纷开学,新生们拖着大大小小的行囊,在父母和亲戚朋友的陪同下,踏入了全新的大学校园。穿梭于报名处、宿舍、超市,一天下来,他们的手里,都攥了厚厚的一叠小票。这些各式各样的票据,和入学前的各种花销一起,构成了新生们的入学账单。

  你怎样回忆你的开学“装备”?十年前,可能是新书包、新文具;五年前,在这个基础上,也许还要加上新款鞋帽;今天,除了这些,如果不加上新手机、新电脑就显得有些“寒酸”了。有意思的是,一位网友发出“新生倡议”,“不带手机不带电脑!能做到的签名吧。”议论声四起,响应者却寥寥,许多新生大呼,手机、电脑成了生活必需品,“很难想象,没有它们,日子如何能过得下去”。

  开学前,商场里的景象印证了这些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除箱包、手表外,手机、数码随身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成为热门商品,销售人员甚至总结出大一新生必备“四大件”。

  难怪账单越积越厚,而这厚厚的账单背后,折射的时代话题耐人寻味。

  悄然变化的账单

  学费、住宿费、三件套、洗漱用品……这些新生入学的必选项目,作为常客,始终出现在入学账单上。当然,没有一成不变,把今年大学新生的入学账单和五年,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新生入学账单进行对比,记者发现,这些入学账单,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张可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新生,来北京之前,他和父母一起,去了青岛等地旅游。他告诉记者,虽然是全家人一起去的,但是借着升入大学的理由出游,所以,这笔花销,算是自己入学账单里很大的一笔。而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过到校之前旅游经历的新生,不在少数。

  其实,就在前两年,笔记本电脑还算得上是“贵重物品”。与张可同一学院的大四学生保林告诉记者,他们年级,大多数人到了大二、大三时才买了笔记本电脑,而有的人,至今没有买过。然而,在所有受访的大一新生中,记者发现,提着“笔记本”来上大学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不少人,在高中时就已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公开账单有啥“压力”

  或许很多大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一报到,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进校园,当有学长或者老师问起带了些什么东西时,自己往往轻描淡写的回答上一句:没什么,都是些生活用品。即使分配了宿舍,刚开始时,舍友之间也难免遮遮掩掩,谁也不想自己的入学账单被公开。

  “我觉得我来之前去了很多地方旅游,我就不会到处去讲,没什么好讲的,再说,讲了说不定还会有同学觉得自己太爱显摆。”对于这种情况,张可认为确实存在,而同样表示赞同的,还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新生卢雨兮。今年夏天,卢雨兮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高考成绩,加上以前的手机出了毛病,顺理成章的,在开学之前,父母给她买了一部新手机,某品牌新款,价格不低。虽然是旧手机出问题后新买的,自己喜欢,父母也乐意,家庭条件也承受得起,可是面对记者,卢雨兮还是讲出了自己的一点顾虑:“毕竟这手机不便宜,有的同学也不多,所以还是怕大家对我有些别的看法,觉得我家是不是很有钱。”

  显然,面对着一份份被大家晒出,继而再被热烈讨论的入学账单,像卢雨兮一样的新生,莫名地有了一种心理压力:因为入学账单里有某些高消费,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打上“富人”的标签。

  家长心态带动账单变迁

  若要让家长们回忆当年自己的入学账单,估计所有家长都会感叹:远不及子女现在的十分之一精彩。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新生刘蔚的父亲刘先生回忆到,当年,自己一个人到学校报到,随身就只带了床单被褥,到校后除了饭盒和水壶,很少再买过其他东西。而现在,刘先生指了指,身边整整堆了六包行李。

  辛苦将孩子送入大学,为人父母,难免要准备些东西。小到家乡特产,大到电子产品。“买了点家乡的特产,自己还做了些,怕他来了吃不适应,好慢慢调整。”刘蔚的母亲张女士向记者说道,同时,她也说,无论是她还是刘蔚的父亲,以前读书时,都没有过这种待遇。

  其实,刘蔚母亲带特产也好,卢雨兮父母买手机也罢,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孩子少受委屈,自己当年的苦,尽量不要重复在孩子身上。也正是在这种心态的带动下,家长们凭着各自的能力,为孩子,开出这一份份,与自己当年大不相同的入学账单。

  老生呼吁:合适最好

  新生晒入学账单,对于这个问题,那些作为“过来人”的老生们,应该最有发言权。

  保林告诉记者,大学新生入学账单一年年变化,这是必然,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保林说,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一类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一新生的行李中,因为以前很少有人大一就买,所以现在会觉得一份包括了这些东西的账单太奢侈。但是,他认为,这并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很多老师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个电脑会轻松许多。再说,很多学科的学习,很多兴趣爱好的培养,如果从大一就开始做起,必定会积累起很多优势,比如说摄影。”

  当然,对于尺度问题,保林也向新生和家长提出了建议。在他看来,家长为孩子购置物品需量力而行,有必要,能够买的,才应该买。对于会给家庭经济造成一定负担,或者实用性不大的物品,则应尽量不买。结合自身经历,保林向新生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日后的勤工俭学或者兼职,自己挣钱买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四年就只想着挣钱,也不意味着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赚到了钱,就可以去买一些比较奢侈的东西。这跟新生该有一份怎样的入学账单是一个道理,”保林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