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可以没有大楼,但不能没有大师

2012/2/22 21:33:31

最近,一条关于“五星酒店现身昆明理工大”的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关注。而其中关于校方所称建高档酒店的理由——“由于需要接待来校访问、交流的外国政府要员、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部分长期入住的外国留学生,人家来访问,自己搞得那么寒酸,难免丢中国人的脸”,更是引发一片质疑声。

简朴办学历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好传统。人们常谈到西南联大在艰苦条件下简朴办学,仍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然而近年来,一些大学刮起了“豪华风”,建豪华的楼堂馆所蔚然成风,在师生中和社会上都造成不良影响。

诚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学开始更广泛地融入社会,不仅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使命,而且担当着服务社会的重任。许多高校在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同时,注重宣传,树立形象,打造品牌,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大学也“爱慕虚荣”,好大喜功,甚至滋生“寒酸就会丢脸”的思想,热衷追求大排场、大气势、大派头、大规格,就难免有流于世俗、违背大学精神之嫌。

其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大学的办学经费比我们多得多,但校园大都古朴简约,他们把钱重点花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上,并不搞豪华的大楼和校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有个原则:将霍普金斯的钱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他曾说,“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总的品质,而不应取决于人数,更不应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这与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大楼”与“大师”的论述异曲同工。

新形势下,我们提倡简朴办学,并不是说不能花钱,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英国牛津大学原执行校长卢卡斯认为,“中国大学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投入的问题,要进行明智的、有选择的投入。”这话值得中国大学校长参考借鉴。在学科建设中要有所取舍,投入应当科学、慎重;在大学整体建设上,更要分清主次,明智地、有选择地投入,千万不能把钱花在“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

奢华有损高校形象,简朴不失大学风范。行笔至此,又想起了梅贻琦先生的那句格言——“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遗憾的是,至今还有人没有深刻领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尤其是对于昆明理工大学来说,更当警醒:可以没有“大楼”,但不能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不丢脸,没有大师才丢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