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抢生源大战”10万奖励换留不住学生

2012/7/27 8:39:46

为挖生源贿赂老师

2005年后,河北省教育厅通过各种方式对跨区招生加以禁止,但屡禁不绝

赞皇县面临的跨地区招生抢生源,目前是被河北省教育厅所明文禁止的。

河北省教育厅基教处官员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升学压力增大和教育市场发育完善,学生流动就读增加。到本世纪初,河北高中出现了“挖生源”现象。

综合多名高中校长描述,“挖生源”主要表现为:高中在招生片区外的各地设点,聘用招生代表,到县区甚至乡镇,向学生许诺金钱和优惠就读条件;为了拿到初中尖子生的信息和名单,甚至腐蚀个别初三老师。

“这些做法突破了教育工作者道德底线,败坏了河北教育形象。”石家庄一中校长田运隆称。

因此2005年,河北省教育厅出台规定,要求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地区招生,同时对挖生源的行为进行限制。

规定要求“不得在规定招生时间之前,以任何形式提前录取或给拟录取的学生做出承诺(如减免学费、照顾分班等)”;“不得以金钱、实物或其他形式收买或变相收买学生”等。

河北省的规定是全国基本通行的做法。部分城市的规定稍宽,允许示范高中在计划内跨区招生。如北京市规定,普通高中不许跨区招生,示范高中可跨区招生,但招生计划极为严格。

教育学者熊丙奇介绍,限制公办高中招生范围,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出现“超级学校”,让最优质生源集中在个别学校,助长应试教育风气。“挖生源”则是跨区域招生无序竞争的后果。

2008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200多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校长签订《规范招生承诺书》。公办高中不跨市招生成为首条要求,此外还要求不擅自发布招生广告、不委托个人或中介参与招生等,如违反承诺,校长负全责。

但河北多所高中校长反映:高中校长签协议后,跨地区招生反而愈演愈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重金购买高分学生、“掐尖子生”等现象则屡禁不绝。

“令赞皇中学这样的贫困县高中成为最大受害者,生源大量流失,办学环境严重受挫。”侯树军说。

10万奖励吸引尖子

学生就读临城高中可减免学费,还可享受补助;若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十万元,该校以此抢夺赞皇县尖子生

自认为是“受害者”的赞皇中学,面临最直接的挑战是外市、县高中违规跨区抢夺赞皇县的“优质生源”。

侯树军的办公室里至今放着一个装满“战利品”的编织袋——那是去年从违规进入赞皇招生的临城中学老师处“缴获”的。里面有赞皇县一些初中平时测评考试的成绩单,学生家庭住址和电话册,上面还有学生报考意向的备注。

其中有一份临城中学与赞皇县中考生签订的“重金招生”协议,是在签协议现场,被赞皇中学的老师“截获”的。

这份协议规定,学生就读临城高中可减免学费、住宿费;还可按中考分数享受校方从1000元到3000元不同的补助;若考入清华、北大,学校奖励学生本人十万元(含入学时一次性补助)。

临城县在赞皇县南部,属邢台管辖,两县接壤。临城中学是河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根据河北省规定,公办高中不得跨区招生。

临城中学党总支副书记仝孟辰7月5日向新京报记者解释,进赞皇招生系教师个人行为。目前学校已经杜绝出现违规行为。

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河北省教育厅基教处2011年7月15日的一份通报显示,衡水市第二中学、临城中学、石家庄二中分校等三所学校,派员到本市域外,采取不正当手段搜集生源信息,并在异地设点提前招生。

招生人员通过到学生家庭或打电话、乱发广告、许诺奖励钱物、承诺编入重点班等方式,违规拉拢生源,严重扰乱招生秩序。

前述三所学校被全省通报批评,省教育厅责成其立即退还违规招收的学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