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从小开始学习英语,死记硬背,更为搞笑的是批注上中文发音,不知被英语老师纠正了多少遍才改正过来。这种中文音标是班上大多数同学都采用的学习英语的快速技巧,年纪小不知道为以后的正宗英语的学习埋下了祸根。
当时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能听懂能看懂能笔试就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考试成绩是衡量英语学习的唯一手段。但是我们叫哑巴英语,虽然词汇量、语法都过关,但是口语很拗口,我们很少练习口语,开口说英语感觉很不好意思。
近来一段视频曝光,才知道中国式英语不是我们学校独有的,而是全部中国特有的。网曝一段央视记者采访赞比亚发展署总监安德鲁的视频在微博迅速走红,视频中男记者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方言式英语”和赞比亚官员对答。这位记者神一般的中式英语发音让网友纷纷表示“这是要气死英语老师啊”,“外国友人竟然听懂了”,“我突然对自己的口语有自信了”,“记者一开口,世界安静了!”中式英语碉堡了!感觉记者说的英语自己竟然能听懂,顿时自信了。不过记者同志比自己还自信,访问官员时候的神态很自信。
英语是日常交流的工具,而在中国学习英语是为了让应付考试,升学职称等,没有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是中国的教育制度让中国英语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读书生涯中,痛苦的背单词、背语法。英语毫无感情,一味的默写、听写。课堂大多时间用来对付哑巴英语,没机会交流,把自己的所学用在实践中。害羞是主要原因,没有学习气氛。
目前,英语纳入必须课程,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学校,没有英语老师,只能让在校老师去进修,半年速成代课,这样的老师能带出什么学生。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不能看那么重,有些群体学了几十年的英语,根本用不了。语言的发展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多读多听是关键,互相对话才是学习英语的最高境界。
现在2岁的儿童就要开始学习英语,小孩子连自己的母语都还没开后,竟然要学习英语,中英混杂,把孩子的语言天赋就吓坏了。语言教育是鼓励、启发、探索,让孩子自己去探求,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开拓孩子的思维模式,让老师、家长成为孩子的助力者,而不是约束者。中国教育太多填鸭式,硬灌溉孩子接受,小孩子年龄太小,语言思维还不完善,记忆力和表达力都不完整,输入教育比较容易。但是年龄稍大后,语言思维已经固定,再重新输入纠正语言费时费力,没有好的成果。很多家长让孩子跟外教学习,希望学习语音更纯正、更规范、更自然。但是盲目的追求外教,对于一些词汇量还不足够大的孩子,因为交流范围实在太小,效率太低,会使他们在学习之初受到打击而产生沮丧感,从而影响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应该让孩子循序渐进的不接受新事物,不能强迫,被动的接受。
中式英语在外国友人面前出丑,多读多背多交流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