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同,特殊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造就了不同学生时代孩子的个性。90后的孩子个性张扬,诉求认同,认知能力非常强。这些孩子喜欢玩,崇尚自由,做事有计划周密却不完成。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物质给予很丰厚,孩子的世界心灵是比较脆弱的。保护孩子是每个学校的义务,学生在社会上受伤害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学校理应成为学生的“避风港”、“阳光场”。
一、满足学生小愿望。
90后孩子个性很强,很需要被人关爱。当咨询老师能准确记住孩子的名字、孩子的生日、孩子的兴趣爱好时,家长一定会认为你是合格的,处处以孩子为主,连这样的小细节都记住了,以后有重大事件发生肯定会重点保护孩子。咨询老师可以在学生生日发个短信等,刚好让学生有了小小的满足,没被人遗忘。很多时候学生的决定关乎家长的决策,在招生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见,看懂学生的心思,才是最关键的,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问下他们的想法。
抓住孩子的心,这里再三强调的是巧妙和艺术,要真诚,不能流俗,不能一味地讨好孩子,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多倾听学生的意见,以学生意愿出发。
二、重视学生的自尊心。
一些学校给学生按成绩分等级,从心灵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校是塑造孩子心灵的摇篮,教师是孩子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真的不简单”,作为教师,学生不听话,可以把孩子们赶进教室,可以大声说出学生的不对,可以瞪眼监视学生的一举一动,但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用色彩区别学生的优差。
这些举止容易让学生产生自轻自贱、痛苦恐惧和悲观伤感。成绩好的在学校处处产生优越感和贵族感不利于以后走向社会遭遇失败感,不利于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锤炼和打磨。成绩差的容易让他们产生“低人一等”、“破罐破摔”的想法,主动远离优秀,自觉以群分类,更有甚至会产生仇视优秀、打击优秀的极端想法,极不利于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优差是一种教育“冷暴力”,是对学生的“精神惩罚”,是人为给学生设置心理障碍,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